中新网上海9月28日电 (谢梦圆)今年是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上海自贸区”)正式挂牌成立十周年。
十年来,伴随着上海自贸区的潮头涌动,上海期货交易所(以下简称“上期所”)、上海黄金交易所(以下简称“上金所”)、上海数据交易所(以下简称“上海数交所”)交易额不断攀升,“上海价格”“上海标准”“上海模式”等影响力逐步增强。
“上海市场”的参与度越来越高。根据国际期货业协会(FIA)统计,按场内商品衍生品成交手数算,上期所成交量连续多年排名全球前三,2022年成交量19亿手。今年截至8月,上期所成交量达13.5亿手,上市铜、原油、黄金、螺纹钢、天然橡胶、集运指数(欧线)等23个期货品种以及铜、天胶、原油等9个期权品种,覆盖金属、能源、化工、服务等多个产业领域。
上海数据交易所内大屏幕。谢梦圆摄
这张成绩单来得并不容易。据上期所相关负责人表示,十多年前,中国还像是一些成熟境外市场的“影子市场”,而现在,上期所有色期货市场已经成为全球三大有色金属定价中心之一。
“我们第一个在全球推出了人民币大宗商品的基准价。在上海陆家嘴可以看到‘上海金’‘上海银’的价格,和它并列的就是‘纽约金’‘纽约银’的价格,改变了过去我们的黄金白银价格在国际上一直被视为‘影子价格’的弱势地位。”上金所相关负责人说。
“上海价格”被越来越多的境内外产业企业认可。上期所通过丰富产品供给、优化运行机制、加大市场培育、推动双向开放、强化一线监管、夯实技术保障,吸引境内外主体参与。
以原油期货为例,该期货是中国首个国际化期货品种,2018年3月上市,已成为仅次于Brent、WTI原油的第三大原油期货。2022年日均成交量22.14万手,约相当于Brent期货的1/4,日均持仓量6.93万手(合6930万桶),约为中国日消费量的5倍左右。
2020年以来,以上海原油期货计价的原油在交割出库后,除了报关进口供应国内炼厂以外,还转运到了印度、韩国、缅甸、马来西亚等国家,当地炼厂以更便捷的方式获得原料,涉油企业在现货贸易中更加关注上海原油期货价格,一个辐射亚太地区的原油贸易集散地价格初步形成。
此外,上金所也对“上海价格”影响力的提升深有体会。其相关负责人说:“人民币黄金市场的定价话语权明显提高。在国际应用范围持续扩大,我们和芝加哥商业交易所集团合作,它是全球最大的衍生品交易所,在那里我们上线了一个以上海基准价作为结算价的期货合约,大幅提升了人民币黄金价格在国际上的认可度。”
在数据交易领域,“上海模式”也逐渐形成。当前,数据要素领域面临确权难、定价难、互信难、入场难、监管难等关键共性难题,上海数据交易所聚焦难点,形成了一系列创新安排,包括全国首发数商体系、数据交易配套制度、数字化数据交易系统、数据产品登记凭证、数据产品说明书。
截至目前,上海数交所已构建金融、航运交通、国际等多个数据产品板块,累计挂牌数近1500个;数据交易额不断攀升,今年8月单月交易额超1亿元。
在数据资产化方面,上海数据交易所创新性地提出了数据资产入表的“上海方案”,数据资产形成的“三步蒸馏法”,按照数据资源-数据产品-可交易数据产品-数据资产的路径确认数据资产,提供了一条以数据产品交易为基础的可观察、可计量的路径。(完)
中新网重庆9月28日电 题:发挥“减震器”功能 重庆险资为实体经济发展护航
作为金融业的三大支柱之一,保险行业如何发挥核心功能,加大对实体经济的风险保障和资金支持力度?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宣传月期间,记者跟随重庆市保险行业协会走访万州、潼南等地,直奔当地企业、种养殖合作社,切实感受到保险在风险减量和救灾救助方面充分发挥的经济“减震器”功能。
应对气候风险 筑牢社会民生安全堤坝
“今年7月,公司大宗设备、冻库储存物品、基础设施等遭到洪水侵蚀,公司遭受损失约1500万元。”重庆市万州蓝希络食品有限公司人事部经理李文珍说。该公司位于重庆市万州区五桥街道,是一家集生猪养殖、屠宰加工、深加工、物流、国际贸易为一体的跨行业、跨地区的多元化公司。
“我们公司今年买了2万余元的保费,给我们赔偿了750万元。保险金的赔付为公司减少了一半的损失,也为公司重建提供了资金。”李文珍说,遇到天灾,才意识到保险的重要性。
记者了解到,在监管机构指导下,面对自然灾害事件,保险业迅速响应。相关保险机构快速启动重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主动排查出险客户、设立理赔绿色通道,最大限度帮助受灾民众尽快恢复正常生活。
万州区五桥街道的家具城在本次洪涝灾害中也受到重创。“谢谢你给我投了保险,否则我家三代人的积蓄都要被洪水冲走了。”150万元赔付款到账时,位于家具城的家家乐家具定制一体化商铺负责人吴至兴拉着家具城负责人李文明,激动地流下了眼泪。
李文明告诉记者,家具城8家企业在中国太平洋投保财产保险,年保费6.7万元,累计赔款908万元。
大灾无情,保险托底。在重庆潼南7月的洪涝灾害中,保险也帮企业挽回部分经济损失,给以后再生产带来了信心。
“我们在洪灾中上报死亡的生猪有438头,太平洋财险按照每头2000元进行赔付,共赔偿了87.6万元。”重庆市潼南区荣大种猪发展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岳筱楠告诉记者,她希望保险公司能出更多更全的财产险,能对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风险进行有效托底。
业内人士指出,在减灾挽损中,保险业的“压舱石”作用日益凸显。提前预警、急难救援、及时赔付,保险业充分发挥保险保障功能,在帮助受灾民众生活恢复和助力经济社会稳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助力恢复生产 开通保险理赔绿色通道
“洪水退去当天,太平洋财险万州支公司查勘人员就来到现场,我们没有准备任何资料就赔付了40万元。”李文珍说,这笔资金对于当时受到重创的公司提供了急需的现金流。
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万州中心支公司总经理田鹏说,在大灾面前,保险机构启动大灾应急预案并开通理赔绿色通道,多渠道受理报案,通过科技赋能,在接报案受理、查勘救援、维修协调、单证减免、理赔权限等方面最大限度优化简化理赔流程和手续,全力提升理赔服务质效。
“保险查勘人员来的第二天,就赔付了,有3万元。”重庆市潼南区太安渔溅村种植大户刘世平告诉记者,今年由于洪水致灾,51亩玉米地被淹,他投保的中华联合财产保险的农业保险,按照1亩最高1000元进行了赔付。
“这笔钱给我买种子和肥料以及翻新土地留下了启动资金,我才有钱进行下一季农作物的种植。”刘世平说,“我算是尝到了保险的甜头,以后要给所有的农作物都买上保险。”
中华联合保险潼南支公司农险经理毕黎明称,面对自然灾害,中华联合保险为客户简化理赔手续,开通绿色服务通道,第一时间提交理赔申请,案件流转至理赔审核后尽快到账。“理赔金无法完全弥补种植户的损失,但愿快优的理赔服务能为他们带来一丝宽慰。”毕黎明说。
“每次报案后3至7小时就能得到理赔。”重庆市万州区通达运输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钟徐云说,2023年以来,太平财产保险有限公司万州支公司为通达运输公司37台车承保了客运承运责任保险,累计提供24866万元风险保障,同时承保44笔车险,累计提供7179.43万元风险保障。2023年已得到赔付15笔,赔款合计24.13万元。(完) 【编辑:李岩】
联系人:豪彩平台app下载安装
手机:18255721410
电话:0857-12643669
邮箱:12643669@yahoo.com
地址: 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纳雍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