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杭州9月29日电(王逸飞 钱晨菲)在主项男子200米混合泳中打破亚洲纪录蝉联金牌;与队友获得男子、男女4x100米混合泳接力金牌,男子4x100米自由泳接力金牌,以及男子4x200米自由泳接力银牌;在男子400米混合泳中站上领奖台……在个人第四次亚运之旅中,汪顺交出了4金1银1铜的成绩。
作为中国游泳领军人物,29岁的汪顺来到杭州前面临着无数期待、压力,当然也有“廉颇老矣”的质疑。伴随着他在亚运会开幕式上与数字人共同点燃主火炬,这种聚焦更呈几何式增长。最终,汪顺用成绩报答了所有,回应了所有。
结束亚运征程的汪顺接受中新社采访时,回忆了其亚运前后的故事。在他看来,亚运会是自己实现“回归”承诺的一次比赛,他也满意于自己以破纪录的方式夺冠。而对自己的年龄状态问题,他说,“年龄只是数字,既然我依然在参加比赛,目标就非常清晰,那就是继续在赛道上突破,不断为国争光。”
9月24日,杭州第19届亚运会男子200米个人混合泳决赛在杭州奥体中心游泳馆举行。中国选手汪顺以1分54秒62的成绩打破亚洲纪录,获得冠军。 中新社记者 汤彦俊 摄
说到做到 不负期待
“我会把最好的表现放在最重要的比赛上。”这是上个月汪顺与记者聊起杭州亚运会时说过的一句话。
彼时其刚刚结束福冈世锦赛。那次比赛,他在自己的主项中并未进入决赛,这让期待汪顺亚运夺金的人们对其状态颇为担忧,一些质疑也随之而来。
回顾这些,汪顺保持着平常心:“比赛结果肯定有好有坏,如何在不好的时候及时调整心态,再积极投入到下一场比赛中是最重要的。”他也笑言,“那段时间我也会尽量少关注社交媒体上的信息,这样会缓解一些焦虑。”
世锦赛结束时,汪顺留下了一句“我们杭州亚运会见”,这是他对自己、对支持者的承诺。而从世锦赛半决赛时的1分57秒97,到亚运会的1分54秒62,汪顺用3秒35的提升、用该项目历史第三快的成绩,证明了他仍是男子200米混合泳的“王者”。
“家门口的亚运会,让国旗升起,国歌奏响,说到做到。”在男子200米混合泳比赛夺金后,汪顺在社交平台上写道。
短短一个多月,如何实现的“说到做到”?“亚运备战主要就是对世锦赛的不足进行弥补改进,自己更多专注于每天的训练,把训练、休息、饮食等每一个细节做到位。”汪顺的回答“轻描淡写”,个中艰辛或许只有他自己知道。
夺下个人首金后的几天,因赛程紧密,汪顺一直处在多线作战状态,但这并未影响其发挥。尤其在各接力项目中,他总是能为中国队拼出优势,这样的表现也赢得了赛场内外的一致掌声。
四战亚运,与以往不同的是,“年龄”成为汪顺频频被问及的话题。前两天,他面对赛后采访曾诙谐地形容自己“越老越妖”。在接受中新社采访时,他也谈及了有关年龄和现阶段目标等内容。
“年龄只是数字,既然我依然在参加比赛,目标就非常清晰,那就是继续在赛道上突破,不断为国争光。每一场比赛对我来说都是未知的,我也想通过每一次比赛让自己有一个更高的竞技水平。”汪顺说。
最想感谢自己的教练
能在杭州亚运会上有出色表现,汪顺将这归功于自己的教练团队,包括他的教练朱志根、“师兄教练”于诚等。而谈及一路走来,谁对自己的影响最大,汪顺说出的名字也是其教练——朱志根。
“我虽然叫‘顺’,但我的运动生涯没有那么顺”,多年前汪顺曾这样形容自己。2012年伦敦奥运会,18岁的他止步预赛,2014年仁川亚运会汪顺因发烧再次失利,2016年里约奥运会信心满满的他只拿到一枚铜牌……本是“年少轻狂”的年纪,汪顺经历的却是一次次不如意。
最困难、最想放弃时,是朱志根“拉”住了他,鼓励并陪伴他实现了“低开高走”,并让其每每陷入低谷时都能迅速走出。
“从2007年开始我就跟着朱指导训练,到现在已经16年。我最想感谢的人就是他。能跟着一位专业技术过硬,平时训练生活也能教给我很多的教练,是我的幸运。”汪顺说。
他以“吃早饭”为例介绍,“以前我爱睡懒觉,早上8点训练我就会睡到7点55分,然后啃一块面包去训练。后来跟着朱指导,一年他有360天都是早上6点50分准时来敲我们的房门,然后在楼下等,大家一起去吃早饭。开始我真的觉得‘太过了,没这个必要’,后来才体会到他是每一个细节都在为我们着想。”
正是这样的付出成就了汪顺。2016年,他获得世锦赛男子200米混合泳冠军,这是中国男子混合泳首个世界冠军。2018年雅加达亚运会,他打破日本选手在亚运会上对该项目16年的垄断。两年前的东京奥运会上,汪顺又打破美国选手自雅典奥运会以来对该项目冠军17年的垄断。
在汪顺眼中,教练员跟运动员之间的感情是非常纯粹的。“我想,我在每一次训练中竭尽全力、超额完成,在比赛中不断获得好成绩,都是对他最好的报答。”
杭州亚运会男女混合4x100米混合泳接力决赛中,中国队获得冠军。汪顺曾出战该项目预赛。 中新社记者 汤彦俊 摄
中国游泳会越来越好
29日是杭州亚运会游泳项目的收官日。在此前5天的比赛里,中国泳军摘得34枚金牌中的24枚,展示出强大实力。
作为中国游泳队中年龄最大的运动员,汪顺认为,“经过数十年的追赶,中国游泳可以说已经进入世界第一集团。而且我觉得以后一定会越来越好。”
同时,此次亚运会上,万乐天、余依婷、费立纬、潘展乐等一众“00后”队员已成为中国队的中坚力量。在汪顺看来,这也是中国游泳“传帮带”的成果体现。
“在我小的时候就有非常多的优秀游泳运动员,为我们创造了一个非常优秀的环境。这让一批批更小的队员都朝着同一个目标一起努力,形成良性循环。一代代人的默默付出换来了中国游泳的强大。”他说。
其实,从“小将汪顺”变为“老将‘顺哥’”的汪顺,也在通过自己的行动为年轻队员作出着榜样。在男子4x200米自由泳接力决赛结束时,他第一时间俯身鼓励没有实现逆转的潘展乐;在4x100米混合泳接力预赛中,他作为“替补”出场让主力徐嘉余得以保持体力……
努力让自己重返“山巅”,同时见证着中国游泳走向更高的山峰,对于汪顺而言,这届亚运会的记忆足够美好。而亚运之后,一切又是新的开始。
“亚运会结束后我会先休息一下,然后尽量把训练比赛和学业兼顾好。”此前,汪顺已前往宁波大学报到,将攻读运动人体科学方向博士研究生。他告诉记者,读书是为了让自己可以从更多角度看待问题,持续提升自身综合能力。
汪顺表示,未来不论怎样,他都会充满信心去面对。“这么多年,游泳让我学会了坚强、自律。这让我以后不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能用得到。因为我会想,之前那么难的时候我都能熬过去,现在还有什么事情可以打败我?”(完)
二十多天前,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时有感而发:“信心赛黄金。只要有信心,未来可期。”
9月28日晚,人民大会堂。总书记出席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4周年招待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说,“新征程上,我们的前途一片光明,但脚下的路不会是一马平川。团结就是力量,信心赛过黄金。”
总书记为什么如此强调信心的重要意义?这次讲话还传递了哪些重要信息?《时政新闻眼》为你解读。
视频: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4周年招待会在京举行 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来源:央视网
今年这场招待会,有何特别之处?
国庆前夕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招待会,已经成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华诞的一项重要活动。
党的十八大以来,每年的国庆招待会都在9月30日这一天举行。今年中秋国庆双节相连,9月29日至10月6日放假调休。今年这次招待会改在了9月28日,也就是放假前一天举行。
今年这场招待会的名称是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4周年招待会,习近平总书记在招待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时政新闻眼》注意到,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每年都出席国庆招待会,但并不是每次都在招待会上发表讲话。
△人民大会堂宴会厅,华灯璀璨、鲜花绽放。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当年举办了一系列庆祝活动,其中一项就是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名义,在人民大会堂举办国庆招待会。当年9月30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招待会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招待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2014年,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5周年的国庆招待会上,总书记也发表了重要讲话。
△宴会厅内,节日氛围浓郁。
今年这次国庆招待会,约有800名中外人士出席。每年的招待会都会邀请具有代表性的人士参加,在选择受邀人士时也会充分考虑到当年特点,比如今年就邀请了大运会、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代表。
《时政新闻眼》注意到,去年的招待会邀请了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中国体育代表团代表。2019年9月30日,总书记还专门邀请此前一天刚刚获得女排世界杯冠军的中国女排队员、教练员代表参加国庆招待会,并在会前亲切会见女排代表。
△人民大会堂宴会厅内,主席台上方高悬着庄严的国徽,“1949-2023”大字年号在鲜艳的红旗映衬下格外醒目。
4年前,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招待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团结”的重要性。他说,“团结是铁,团结是钢,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战胜前进道路上一切风险挑战、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重要保证。”
在今年这次招待会上,总书记既重申“团结就是力量”,又强调“信心赛过黄金”。
△黑龙江尚志市老街基乡龙王庙村,村民正在整理家中被水冲垮的柴火垛。今年9月,习近平曾到该村考察。(总台央广记者潘毅拍摄)
之所以强调信心,是源于我们面临的环境和形势,也是源于我们的使命与目标。
在去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总书记说:“什么时候没有困难?一个一个过,年年过、年年好,中华民族5000多年来都是这样。爬坡过坎,关键是提振信心。”
前不久赴黑龙江考察时,总书记勉励大家,“当年开发东北多么困难,闯关东这些前辈怎么过来的?北大荒怎么开垦出来?就是靠信心、靠信念。”
△位于我国大陆最北端的北极村村民正忙着采收自家土豆。(总台国广记者李晋拍摄)
在9月28日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4周年招待会上,总书记谈到了新中国成立74年取得的巨大成就,也总结了今年以来各方面创造的显著成绩。他说,“这些成绩来之不易、令人振奋。”
正如总书记说,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但时与势在我们一边,这是我们定力和底气所在,也是我们的决心和信心所在。
△浙江省义乌国际商贸城。(总台国广记者李晋拍摄)
关于信心,总书记2014年在国庆招待会上的一段话尤其值得我们重温:“过去,中国人民有志气有能力战胜各种艰难险阻、铸就我们人民共和国的辉煌。今天,中国人民也一定能够战胜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各种艰难险阻,铸就我们人民共和国更大的辉煌。”
△山东省枣庄市冠世榴园,石榴红了。(总台央视记者范一鸣拍摄)
坚定不移 奋勇前进
坚定信心,是为了更好前进。我们清醒认识到,任何奋斗目标都不会轻轻松松实现,前进道路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
习近平总书记在9月28日的讲话中指出,“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国际环境发生深刻变化,我们前进道路上还面临很多风险挑战。”
新征程上,知难而进,我们应该如何作为?
在讲话中,总书记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等方面,作出部署、提出要求、明确任务,要求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使经济发展更有韧性、更有活力,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我们要坚持‘以百姓心为心’”。总书记9年前在国庆招待会上讲的这一句话,对此作出了最生动的注脚。
新征程上,我们要扎实推进“一国两制”实践和祖国统一大业。这是中华民族念兹在兹的大事。
总书记在讲话中说,我们要继续全面准确、坚定不移贯彻“一国两制”方针,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我们要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维护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增进两岸同胞福祉。
总书记强调,“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民心所向、时代潮流、历史必然,是任何势力都阻挡不了的。”
新征程上,我们要努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世界好,中国才能好。”
总书记在讲话中说,我们要坚持和平发展,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维护国际公平正义,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同各国人民携手努力,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共创人类的美好未来。
△“义新欧”中欧班列。(总台国广记者李晋拍摄)
具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在历史上创造了无数辉煌,也经历过许多磨难。今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一个充满生机的中国,一个充满希望的中国,已经巍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4周年招待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出号召:“我们要坚定信心,振奋精神,团结奋斗,继续爬坡过坎、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朝着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主笔丨龚雪辉 刘瑞琳
记者丨刘会民 孟宁
(央视新闻客户端)
联系人:豪彩平台app下载安装
手机:18255721410
电话:0857-12643669
邮箱:12643669@yahoo.com
地址: 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纳雍乡